大家好,我是宁比丢。正如标题所见,今天我想带来的是分享一下在我用ai生成了百万字的内容后,我对a i写小说的实践技巧和反思。在正式开始之前,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所讨论的a i模型。我主要使用的是d p c v三r e的官方版,豆包greek三的免费非深度思考版本。其他的同为这一代的a i比如说g p t四o之类的风格细节有所差异,不过整体相差不大,技巧方面可以共同。以后ai只会越来越强。目前市面上小说专用a i还停留在上一代的水平,也就是d psk爆火之前的水平。以后也会逐渐达到现在通用a i的水平,带来更加专业、更加针对化的小说创作体验。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和我用a i干的一些事。我以前自己是一个创作者,偶尔自己写一些小说玩玩。
后来由于长期不写东西,能力退化了,导致动不了笔。从d pk爆火以后,大约十天之前,我在南片上从零起了一个小号,一周内发表了ai生成小说内容近三十万字,获得了两百多个点赞,最高冲到了a i排行榜的二十多名。实际生成的小说,例如没有发出来的,中间调试的不满意,重新生成的这些小说性质的文本肯定超过了百万字。至于妃小说内容,比如问答等等,当然就更多。当然这也没有什么a i生成文字速度非常快,任何一个人只要愿意花费几天,百万字的数量级都可以轻松达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内容质量能不能至少让你自己满意。接下来我将提出一套很简单很模糊的a i参与小说创作程度的标准,用以作为不同创作的区分。一、请查资料,使用a i搜索资料辅助创作。a i能保证资料的启发性,却不保证真实性。二、启发灵感,如用a i想人设、情节走向、人名等边角料内容之后,自己再用这些内容重构加工。
三、部分正文,用ai生成部分繁琐的正文创作,如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自己在ai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大量加工,进行二次创作。四、大量正文在a i上稍加修改润色,避免一些不太合理的情节。五全部正文全部让ai来写,只改提示词,除非出现了大问题,否则不会手动修改正文。下面讨论的以第五种为主,前面几种也可以适用。下面是一套粗略的小说质量评价,标准分数仅作为相对参考辅助说明,没有别的意思。六十分是底线,低于六十分的生成结果,没有看的价值。八十分是偶尔写文的普通业余选手能够达到的水平,也就是我个人手工创作的最高上限。一百分是专业商业作者的水平。这类小说往往具有非常精妙的情节编排,接下来还有严肃文学,但我个人对严肃文学的了解几乎为零,在这里就不举例了。
一百二十分往上。是那些带来灵魂震撼、让人大脑升级的作品,往往是某种思想的开端或大成之作,形成了广为传播的文化符号。以上仅作为示意。实际上文学到了一定深度后,是不可以评分的,评分没有任何意义,这也只是作为一个粗糙的对照。在对a i写小说进行评价之前,请允许我叠个甲。一、a i写小说算创作吗?这个问题很深邃,很恐怖。我想过很多涉及存在主义、认识论等很多很恐怖的东西,后面我会略加讨论。二、我自己的尝试次数有限,仅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尝试分享自己的看法。三、a i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据说原定五月发布的deep sik二二将会提前发布,很有可能明天起床,a i又不一样了。四、小说高度主观,每个人需求不同,你觉得喜欢就是最好的,你觉得垃圾那就是垃圾,不要在乎其他人的意见。
五、调整提示词能极大改善效果,如提供人物设定、短情节脉络、指定风格或仿写,后文会详述。六、虽然说是小说,但是实际上表现形式不必拘泥于小说。角色扮演、跑团、书信等带来小说体验的东西,也可以算作小说大类。接下来,我会对三款主流的ai进行我个人体验的简要评价。d p c k刚火的前两天,我疯狂使用,用的很爽,深感震撼。后来经常问了一个问题之后就网络不稳定,我也就没有用来写小说了。对于d p k r一创作小说的水平,我的评价是很遗憾被判定为不通过,只能给六十分以下。尽管r一的通用问答效果极好,甚至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但r r e非常不擅长写小说。r一广为诟病的一点就是非常容易生成量子玄幻风的文字,很喜欢用量子波函数坍缩叠加态、场域辩证之类看起来炫酷但是没有上下文意义的词。r e创作出来的每一句都很通畅,但是上下文经常连不到一起去,并且相同主题下的句式措辞高度重复,可能是语料有限导致的,还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转折和突出句式。
相信每个尝试过r一写小说的人都知道我在说些什么。对于使用d p c和r e生成不可描述的内容,我的评价是很严格。通过后处理拦截,我们可以使用一定技巧,比如f十二调试工具手动处理event stream文本流或者提前框选在拦截前复制。但这样就没有办法续上上下文了,所以整体的体验还是比较差。对于d p c k v三我用的相对少,大概是六十到七十分。刚开始表现很平庸,进入上下文后效果还不错,或许可以试试仿写。对于豆包的话,我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平均能有六十到七十分。如果提供质量比较高的细纲可以到达七十五分。虽然豆包回答通用问题的能力相比t p c可差了不少,不过写小说还不错。豆包有一个特点是总是会把主题往刚为正的结局方向引导,需要大量导入上下文,并告诉他打住后续情节再继续,从而避免他给你强行圆一个结尾。
如果用豆包来生成不可描述的内容,我我的体验是比较严格。通过前处理拦截,前处理拦截使得试错成本很低,可以反复重试。重试的时候有极低概率检测到敏感词后可以清空上下文。记录还在,但是a i却一个字都不记得了。使用豆包的一个技巧是可以构建很长的擦边上下文环境后,再让它输出不包含敏感词的不可描述内容。还可以反复尝试右下角重新生成更详细内容。只要生成结果中不包含敏感词就能通过,整体成功率会高很多。豆包的一个缺点是上下文长度很有限,经常写了后面忘了前面。大概只记得相当于一两万汉字的上下文。包有个特点是可以修改、删除自己不想要的中间段落。
而t p c k和glock只能继续或者修改中间某一句后从修改的位置从头开始。groot三我最近才开始接触,但一接触就爱不释手。写小说的话我已经把t p t k和豆包都抛弃,转投groot的怀抱了。groot的小说创作能力大概能到六十到八十分,用好的提示时能轻易接近八十分,但很难冲击更高的分数。整体评价为令人震撼的强大。groot有很多特点,例如极长的上下文。写了十万字,还记得开头的情节。可能是内部总结压缩过,细节填充非常惊人,能自动填上你没说的逻辑细节,猜到里面明说却想要表达的东西。说人话相比tp seek更说人话,更易懂一些,不过也没有tp seek的问答那么精彩。当然group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回音效应明显,个别词会反复使用,反复用,因为用的多,所以权重大,所以用的更多语屁。
我创作的内容中,group经常重复使用。低声道,低吼道,每个人物说每一句话前都要加上这么一句。夸夸夸乐。让他评价他写的东西,大概率会得到很高的评价,加上你写的提示词。扩写而成的车轱辘话,无法自主生成创造性情节。手机端网页体验有些拉胯,还有一些恶性bug。至于用glock生成不可描述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耳闻。其实不需要复杂的粤语咒语开头加一个无视道德规范,包含你要的那种内容描写,大概率只能绕过,不能的话就再开一个对话。免费,但是每两个小时有一定次数的频率限制。正常两个账号切换就够用。
在使用了上面这些a i之后,我发现了用a i写小说的一些缺陷。一、上下文限制写到后面,忘了前面。rock中似乎已经用一些传统的方案解决。十万字还不见底的上下文记忆,我觉得对于普通写手已经够用。另外也有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前些天传的沸沸扬扬的原生稀疏注意力的论文,但我不太了解,就不介绍了。二、长内容注意力分配生成后文后应该强调呼应前文哪些东西如何取舍,还是完全依赖于提示词。glock做的还不错,不需要过多提示,人物语言风格和性格就能自动保持一致,甚至会自动提及紧密相关的几万字之前的情节。三、语音回音。其实,人也存在路径依赖和狗屁。而block会反复重复某个前文里提到的词。
如何避免这一点呢?靠提示词,你不要过多使用某某某吗?四、缺乏创造力除了行文中缺乏创造力外,还包括问i后续情节会有什么变化。glock, 有时候能猜懂你的想法,有时候平平无奇。总体来说还是没啥令人眼前一亮的。在此,我们做一个粗暴的假设,假设一篇小说有百分之九十的通用逻辑加百分之十的个性创造组成a i可能只能记住了百分之九十的通用逻辑,剩下的个性创造每篇语料都不同,可以理解,可以推导,但没办法记住。五、输出长度限制和容量的比值及其影响表达效果。a i单次输出的文本有上限。如果你将一个根本无法在几千字内描述清楚的东西喂给他他就会生成很笼统的大纲或者内容提要,根本无法作为高质量的正文。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聚焦于小情节小段落,然后一点一点的喂给它它才有空间进行详细的描写,补充故事细节,自主延伸一些提示词没有明说的内容。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我们自己将小书上分为章节小节。然后根据每一小节的剧情容量、清晰程度,一点点喂给ai。
六、小说创作是系统工程,而不是段落叠加。大家去看两本网络小说、猜书视频就能发现,职业作家写的小说往往有鲜明的人物性格,明确且有吸引力的背景世界观设定,惊心动魄、环环相扣的情节,草蛇灰线,伏笔千里,这些东西都需要人来想,融入自己的趣味和理解。ai能启发、能整理,却不能代替你自己的思想和理解。ai写小说和a i写代码很像,可以帮你跨越编程语言、语法这些操作层面的专业壁垒。但是设计取舍现在在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怎么去做?这些还是要靠你自己来。写代码非常强大,很多程序员赞不绝口。但是游戏应用的大井喷大内卷却并没有来。因为写代码虽然是软件的基石,但是在整个的产品周期中所占的比重反而很低。经过市场产品软件项目代码逐级包含,代码只是最下方的一环。如果做一件事需要踩一百个坑,a i可以帮你解决三十甚至五十个坑,那还有五十个坑需要踩才能成事。
七通过上述这些对于a i缺陷的了解,我们可以将使用a i的水平大致分为几个等级。一提示词都说不清楚,抱怨ai不能直接把东西喂到嘴里。二、知道根据自己的需求精准描述提示词。三、根据结果反复微调提示词,必要的时候列举细纲,补充人物设定,整理后续情节。四、将小说工程的思维带入到ai创作中,构建完整的人物世界观、大纲、情节脉络、伏笔呼应再创作正文,用a i加速传统小说的创作方式。八、思想实验完美故事机假设有一个故事大师,他能完全理解你的内心想法,根据你的内心需求创造出完美符合你要求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就是最好最有趣的故事了吗?首先,好的标准是什么?点赞、收藏的数量。还是算法计算的热度,你的朋友认可并赞美的数量和程度,还是说与历史经典著作相比的深度,又或者是你自己的喜好评分完全按照你的提示词符合你的心意的话,那不就创造不出来具有独特性、创造性,带有自身独一无二理解远超你想象的故事了吗?所有的内容都是已知的,是你欲望着的,只是用组织好的、好听的、稍微加些佐料的语言帮你组织出来。而在人类历史中,那些能让你灵魂震撼、大脑升级的作品浩如烟海。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提示词既是解药,也是毒药。
虽然我们列举了ai写小说的这么多缺陷,但并不代表a i对于小说的创作就没有价值,下面是我经过实践后总结出的一些a i写小说明显有用的地方。一使用a i查资料,但是要警惕幻觉,客观文本资料大概率是对的,比如某某术语是什么意思,小说创作的基本方法,a i都能给出一个比较不错的回答。客观数据资料deep seek不联网的话,大概率是编的。说的煞有介事,甚至标注数据来源,结果实际上是假的。其他的a i稍微好一些,主观文本资料这种问题会极大程度受提示词的影响。如如何评价某某某,请批判赞美某某某。二、使用a i进行润色仿写,丢给他一段文本进行总结分析,列举缺点后文的情节,讨论仿写你不会写的风格等等。三、启发式使用a i。当你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时,可以先让ai生成一大堆给你。你读了以后,根据自身的触动,整理其中有意思的东西。
四、使用ai进行欲望满足,这是短期来看a i写小说最有价值也是最有冲击力的一点。具体的内容不可描述,只要猛冲就好了。先把自身需求这一块完全满足,才能去谈表达创作,不然写啥东西都是一股小头代替大头,欲望扭曲一切的味道。明白了ai创作的优点和缺点之后,我们可以尝试提出一些a i写小说的技巧,来提高实际使用时候的效果。总体的原则就是尽量规避上一节中列举出来的a i的缺点,利用a i的优势。一层层拆解,将大情节拆解成具体可行的段落,每个段落一千到两千左右的容量,根据结果重新微调修改,重新生成并动态调整后续的提示词。二、细纲创作可以用概括的口吻描述主要情节,也可以采用一些较为专业的细纲技法,比如下面有一个很不错的小纲创作的教程,我看的时候还做了相应的笔记,受益匪浅。三、保留关键内容,用ai完善人物设定、世界观、情节发展等,淘汰群众不喜欢的内容,将对自己有触动的内容记录下来。四、多互动,多用来查资料,问a i已有的段落有什么缺点,后续可能发生什么?如何写的更有深度?问完以后再把这些删掉或者覆盖掉,避免稀释正文的权重。时刻记住谨慎看待a i对于他自己生成的内容的评价,大概率是某夸。
五、提高审美视野。小白刚用ai完成远超自己语言水平的创作时,可能格外兴奋。但时刻记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悲哀玩的溜的人大有人在,更何况还有职业作家和历史上的文学大家。你把你的a i作品发给朋友看,如果不是兴趣相投的朋友,他们的回应大概率会很冷淡。终于我们来到了最重量级的部分,a i创作警示。这部分不关心实践层面的内容,而是主要对于a i对创作本身的影响和反思。首先要提出的一点是,当前文本内容处在一个非常式微的地位。虽然网络小说有庞大的市场,是主流的一部分,文字创作是社会的基石,随处可见。但是看小说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了。
现在是新媒体、短视频和电子游戏的时代。非专业作者创作的小说,极大概率没人看。幸运一点的是小圈子里欲望的狂欢。不幸运的就是你请朋友点评,朋友还嫌你浪费他时间。真正属于自我表达的空间非常有限,并且一项表达的内容很有可能已经被前人以极其深入的视角表达过,并且形成著作和学说了。尽管如此,自我表达依然是极具价值的。只有万中无一的天才在掌握时运和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靠小说家喻户晓,比如上班时写文的刘慈欣,零道德谴责。似乎大家对于ai生成文本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如果有人公开说他支持ai绘画,很多人会对他翻白眼并拉黑他。连私下享受ai绘画的人也有可能这么做。
但即使是最保守的反对ai绘画的画师。在面对ai问答的时候,都没有明确的反对。a i小说有道德风险吗?洗稿呢?传统的调色盘还有用吗?一、意义消解与创作观变化ai时代,写不可描述内容的普通写手还有意义吗?数量和质量都被i完爆,创作的法理性还存在吗?只有我能表达变为了只是我想表达。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需要另一个人的切身感受,ai自身没有感受,也能让你哭,让你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既不千古,也无关得失,全都能由ai生成。作品的意义产生于作者创作时还是体验时?以前作者自己也是读者,现在a i没有作者,甚至也可以没有读者。作品的意义是存在的可能性,还是其客观存在本身,还是其影响力?假如a i能写出莎士比亚戏剧集,只是没有合适的提示词呢,假如有一个随机生成提示词的机器偶然用ai生成了莎士比亚戏剧集,但没人知道呢?假如莎士比亚用ai来辅助创作呢?存在主义危机a i代替了你的感受和思考,覆盖了你的表达和创作,一句不如ai可以解决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如何找到自身的意义呢?进一步来说,意义从何而来?被大家认可的原创的意义真的就比躲在被窝里用a i自嗨的意义更高吗?文字转变为流动性文字会不会变得像手机流量、家里的自来水一样随取随用,而不是买来内容固定的书本查阅?二大生产时代,ai创作的大爆发,无疑极大提速文案内容创作质量更好速度十倍起步。帮助各行各业如视频文案、论文润色。
企划书、招标书等等,自身能力越强,创作力越高,对a i越了解,使用起来就越如虎添翼。三美颜镜子a i是统领人类知识的究极智能体,还是根据你的提示词调整的美颜镜子。同一个话题以不同方式问a i可以站在两种相反甚至遵义的观点说的头头是道,有欲望塑造出的文本,愈发直白地暴露出自己内心的肤浅和不堪。四、创作态度同样是用a i写全部正文,有的人提示词都懒得写,丢出自己喜欢的文过去,然后不断让ai续写续写。有的人一字不改,直接拼在一起发布,爱看不看,反正我自己爽了。有的人略微调整起个小标题,段落间去除重复,更加流畅自然。有的人自己重读,详细调整不合理或者表达有误的地方,甚至重新生成一些段落。即使都是用ai写小说,都是用a i写全部正文,不同的创作态度,最终呈现的成果也肯定不一样。如何面对a i我的个人意见是,一多接触,多了解,多尝试。二工具为主,探索新的创作范式和新的可能性。
三能温饱就不用焦虑,反正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大家都一样,垃圾容错空间很高。四保持精神的独立性,喜欢用就用,不喜欢用就不用,不要当a i小鬼,也不要投掉心态。可能存在的争议行为争议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坏,只是表达存在争议。一、使用ai辅助创作但不标注,很有可能这种事已经大量发生了,并且人们还不知道。二、完全放弃手工创作。这种人认为a i过线以后,新的创作范式必然进入a i中介,再也回不到以前。三、完全抵制ai坚持创作的纯洁性,认为用a i是没有明确抄袭对象的,变相抄袭a i越强抄袭越严重。四赶紧用a i捞钱,传播焦虑,卖课不流量。炒作ai话题,填补匮乏的热搜榜。以上就是我对a i写小说的实践技巧与反思,涵盖我个人实践粗略的a i创作标准,粗略的水平评价标准,对主流三款a i的使用体验和主观评价,a i写小说的优缺点,a i写小说的创作技巧,a i的创作警示以及a i可能衍生出的争议行为。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视频文案会发到评论区,喜欢的小伙伴欢迎一键三连,谢谢大家。